《我们这十年》中的《一日三餐》单元故事,看完之后我的感受就是真的馋了,得赶紧找个粤菜餐厅点一份肠粉尝一尝,看看我是不是也能品尝出一些门道,我觉得这个故事讲得很细腻,以小见大。
把小小的肠粉店和高档的酒楼的分庭抗礼,把干别作风的改变,把老街改造这样的城市故事,都糅合成一桶米汤,让观众吃到了一日三餐的朴实味道。
这个单元是在广州拍的,剧中的故事发生在汕德市春光里老街,蔡五味经营了一家肠粉店,用心制作手工肠粉,所处的老街迎来了改造,他的小生意也遇到了大问题。
其实这个单元的第一段镜头就让我感受到了精致,真的是用镜头在说话,几分钟就可以看到这家小店的老板如何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这个单元的演员们其实没有说纯正的粤语,但是我们就是可以在这些并不纯正的粤语发音中感受到一种真实。
先说说这个单元的演员们,出演蔡五味的是侯勇,扮演女儿蔡云的是焦俊艳。
扮演闫成十的演员是姚安濂,身份比较神秘的老醋是田小洁演的,丁娘娘的扮演者是陶慧敏,老白的扮演者是任正斌,剧中一心想要开高档餐厅的方明利是演员朱刚日尧出演的,这些演员我都脸熟。
发生在广东的故事,有没有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肠粉店和老街坊的感觉是不是到位,只有广东当地的朋友最有发言权,我作为一个观众,感受到了一种饮食文化,对早餐的重视,还有一种对文化古迹的保护,当然也感受到了在发展中的务实精神。
尽管方明利最后是出事了,最初他给蔡五味算营收的时候,那真的是生意人的样子,他最后出现问题也是因为自己想通过人情和吃请达到一些不合理的目的,算活该。
本单元的立意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八项规定”的表现,我觉得编剧很棒,能将这样的主题融合聚焦到一个点,通过这样的视角去表达一些改变,既回顾了历史也同时可以继续敲响警钟,特别会写。
我在写关于这部剧各个单元之间的比较时,会有朋友说不要拉踩,同样是粤语,这部剧没有用配音,都是塑料粤语,却让我感受到真实,那么《前海》的配音是不是一种失误呢?
这部剧中人设最特别的是“老醋”,对于这个人物的表述,让我想起很多小时候看过的作文,一个神秘的人、一个隐藏了身份的人,一个大家都觉得特别厉害的人,剧中老醋的身份是文保单位的工作人员,同样也是“八项规定”的特邀监督员之一。
我一开始觉得他可能是省级部门下来监督的,或者新调任的市长或书记,肯定是向着这个方向去推测过,剧中最后他的真实身份让我觉得还是很合理的。
剧中市领导在老街的菜市场进行调研,这段剧情其实有些讽刺。
好看的剧其实就是有很多细节,包括高档酒楼的厨师,最后要跟着蔡五味学习家常菜,包括剧中一些布景的变化,包括丁娘娘说的扰民的歌舞厅播放的歌曲,这些都是构成时代感的要素,我甚至觉得拍十几年前的题材,比拍古装和民国还要难,因为我们都经历过,就很难作假。
剧中有一盆映山红其实也是很重要的意象,最开始老醋想要养,拿给蔡五味养得很好,后来被女儿拿到了酒楼的餐桌上变得枯萎,回到老醋手里,又焕发了生机。
当然对于这部剧的细节我也看到了瑕疵,比如剧中出现在电视机中的新闻主持人,十年时间跨度她的衣服和发行包括背景板都没有任何变化,也许这是经费不足造成的?
这个单元结束在赛龙舟上,蔡五味敲鼓,龙舟在水中驰骋,这样的象征意义都让观众很受用。
《一日三餐》是一个很温暖、慢慢讲述的单元故事,看完之后,真的想去吃肠粉了!